

日前,一个名为《游子》的沙画视频在台山城市论坛引起关注。沙画中,让人倍感亲切的通济塔、人工湖成为故事发展的背景,父亲出国打拼、母亲留守辛苦持家的故事既熟悉又感人。付诸如此深厚的感情来创作台山人的出国辛酸史,网友纷纷赞作者有才。殊不知,其实创作者并非台山人。
“台山通济塔”、“小时候,我们一家常在人工湖散步”,在沙画故事的开始,就出现熟悉的通济塔和人工湖。随着故事发展,为了更好的生活,父亲离开家乡、离开幸福的家庭,出国打工。洗盘子、送外卖什么辛苦的活儿都干。然而打工辛酸,在家照顾孩子的母亲也不容易。20年后,父亲事业有成归来,母亲已经病倒……父亲一方面细心照料母亲,一方面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。故事的最后,父亲每天早上推着母亲去人工湖看通济塔,并且道出了游子们的心声:“回家的感觉真好!”
“虽然我不是台山人,但我来过台山很多次。”沙画的创作者李泰山介绍,他是湖南人,通济塔、人工湖这两个地方他都非常熟悉。而且经常听台山的朋友说,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人出国,“这和我们在外打工是一样的。”李泰山自己也是离乡打拼,对于这当中的辛酸颇有体会。“男人在外辛苦工作不容易,女人留守持家也很艰难。”这也是他创作的构思中心。
而让李泰山感触最深的是,走在台山的街头,到处都可看到华侨捐赠的建筑和设施。“华侨们对家乡的浓厚感情和爱心是很触动人心的。”于是他就萌发了创作一个沙画故事的相法,“碰巧台山电视台邀请我创作一幅沙画,就创作了这个《游子》。”
采写:南都记者吕玉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都网址点击第一张图片可以看原文报道